7-1 |
唐格理 |
i-v |
專題介紹
|
|
7-1 |
Hayden WHITE |
1-19 |
脈絡主義與歷史理解
|
|
7-1 |
Jörn RÜSEN |
21-39 |
將人文學放在歷史視野中:關於人文學的脈絡化與理解的理論思考
|
|
7-1 |
張隆溪 |
41-54 |
學術環境與跨文化理解
|
|
7-1 |
Richard VANN |
55-70 |
誰擁有歷史?
|
|
7-1 |
Ewa DOMANSKA |
71-85 |
比較史學探索
|
|
7-1 |
謝世維 |
87-128 |
從近代西方宗教理論的觀點看六朝道教 經典的幾種建構模式
|
|
7-1 |
李承煥 |
129-153 |
朱子氣質變化說的品性倫理意義
|
|
7-1 |
蔡振豐 |
155-199 |
方以智三教道一論的特色及其體知意義
|
|
7-1 |
李清良 |
201-232 |
論馬一浮對熊十力《新唯識論》之影響
|
|
7-1 |
馬悅然 |
233-244 |
論翻譯的藝術
|
|
7-1 |
寺田浩明(講演);陳宛妤(譯) |
245-258 |
西方法‧中國法‧近代法──關於三者理論上的關係
|
|
7-1 |
李明輝 |
259-277 |
臺灣學界關於韓國儒學的研究概況
|
|
7-1 |
鄭凱元 |
279-294 |
【書評】 Mark Johnston, Saving God: Religion after Idolatry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