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治日本「中國哲學」的形成與楊朱論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篇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治日本「中國哲學」的形成與楊朱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姓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佐藤將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頁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-7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.6163/TJEAS.202212_19(2).000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以明治知識分子探討「楊朱」的論述方式和觀點為例,試圖釐清明治時代「中國哲學」學術領域形成的實際情形之一斑。在傳統東亞知識分子的眼界中,「楊朱」並非會引起他們學術興趣的人物。不過到了明治後期他竟成為了中國古代主要「哲學家」之一。此轉換過程的契機有兩個階段:第一階段的契機是在明治十年(1877年)開設於東京大學的「哲學」相關課程中,由Ernest Fenollosa和井上哲次郎等教師以中國哲學為題目所開設的相關課程。第二階段的契機則是由接受到這些課程而出版相關著作的井上圓了、瀧川龜太郎等青年知識分子所引起的。經過在明治十年代「中國哲學」學術領域初步形成的過程,當時的青年教師和學生們開始注意到楊朱思想的內容,並且一方面將楊朱與在西方哲學相關議題和人物做對比,另一方則由「自利」、「自愛」、「後退主義」等來自西方學術的用詞界定其思想的「哲學」意義。藉由就這樣的過程,使得「哲學家楊朱」的形象逐步形成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鍵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國哲學、楊朱、東京大學、井上哲次郎、瀧川龜太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加檔案
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文下載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觀看次數
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07
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載次數
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30
                    
返回